北仲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争议解决:实证研究与中国应对”IPBA早餐会

发布时间: Tue Apr 20 20:45:22 CST 2021

2021年4月20日,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北仲)在沪举办以“一带一路争议解决:实证研究与中国应对”为主题的早餐会。本次活动为环太平洋律师协会(以下简称IPBA)第30届年会的早间论坛环节,早餐会也是IPBA历史上首次使用的会议形式,活动共吸引到140余位嘉宾的参与。

早餐会由北仲副秘书长陈福勇博士主持。陈博士对与会嘉宾在清晨时分相聚一堂表示感谢,也介绍到,早餐会通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但分享的内容不减专业与严谨。


北仲副秘书长陈福勇博士主持早餐会

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刘华春先生发表开场致辞。刘华春副局长就律师参与仲裁工作分享了三点体会。第一,仲裁在“一带一路”争议解决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北仲即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签有合作协议,也纳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第二,要大力推进律师为“一带一路”争议解决提供高效的仲裁法律服务。下一步,也将进一步支持律师参与涉外商事仲裁工作;积极引导律师适应仲裁制度的改革,提升律师服务质量,鼓励支持律师帮助企业规范仲裁协议,积极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各类纠纷;鼓励中国律师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律师加强交流合作。第三,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仲裁人才队伍贡献律师力量。支持院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支持律师参与境外实习、支持律师积极参与IPBA、ICCA等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


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刘华春先生发表开场致辞

早餐会第一环节主题为“一带一路争议解决的实证研究与探讨”。本环节发布了《一带一路工程项目争议解决机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程。《报告》系由北仲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系以及项目特邀专家于2020年共同组成工作组,以企业用户为视角,从国际工程业务特点、企业争议解决需求、项目争议解决具体问题、“一带一路”工程项目争议一线操作实践着手,并最终调研形成。《报告》由北仲仲裁员、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法律与风险部总经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专家李志永先生做发布与解读。李志永先生介绍了项目产生的背景,展示了调研数据及分析结果,并分享了调研结果带来的启示:中国对外承包业务、投资业务及进出口业务既有市场很大,中国企业之间的争议愿意选择中国内地仲裁机构进行解决,这是中国内地争议解决机构发挥作用,服务“一带一路”业务的良机。


北仲仲裁员、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法律与风险部总经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专家李志永先生发布与解读《报告》

接下来,北仲仲裁员、上海城建集团总法律顾问、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张忠先生,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时磊律师,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教授就《报告》进行了点评与分享。


第一环节:“一带一路争议解决的实证研究与探讨”

张忠先生谈到,北仲在为推广中国仲裁事业、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持续贡献力量。自2013年起,北仲就在建设工程、房地产、金融等九大领域每年出版年度观察报告。北仲资助出版仲裁方面的译著超过九本,《北京仲裁》已出版至第115辑,这充分体现了北仲的情怀。本次发布的《报告》也体现出全、新、实的特点,《报告》涵盖了总包、分包、施工人、施工质量、进度、设计缺陷等各领域全面的信息、时间跨度近5年,而且《报告》有事实、有数据、有对策,对各政府层面、行业协会、企业等的指导意义很大。


北仲仲裁员、上海城建集团总法律顾问、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副会长张忠先生点评

时磊律师谈到,《报告》的一个关注是仲裁制度改革和优化的主要方向。数据显示,用户选择仲裁的主要顾虑是时间长、成本高。但北仲等中国仲裁机构在程序时长上仍有明显优势。时律师建议,中国仲裁机构可以进一步发展诸如快速程序、早期驳回程序等制度,也可为有效应对当事人不配合情形下的程序推进制定更全面的规则。《报告》另一个关注是中方当事人如何在国际案件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数据显示,除缔约话语权的影响因素外,第二位是合同准据法并非中国法。事实上,合同准据法和仲裁地并非必须挂钩,推广中国作为仲裁地是提高中国声音在国际仲裁舞台上话语权的重要措施。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时磊律师点评

蒋惠岭院长对《报告》所展示出的中国仲裁发展水平感到欣慰。他指出,《报告》反映了改革的成果和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多元争议解决机制自身的基本规律,也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蒋院长还表达了对仲裁事业的感受和期待:第一,仲裁服务等高端争议解决服务应当突出专业化、职业化。第二,主打公信力,重视仲裁员专业素质和职业伦理标准。第三,仲裁要避免诉讼化,思考如何高效、便捷解决纠纷,走出仲裁自己的特色。


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教授点评

早餐会第二环节主题为“一带一路争议解决的中国应对路径”。该环节邀请到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力教授、北仲业务拓展处(国际案件处)处长张皓亮先生、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发云先生进行分享。该环节就区域发展对于国际仲裁的影响、国际仲裁人才培养、仲裁机构的国际化探索、仲裁制度国际化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二环节:“一带一路争议解决的中国应对路径”

陈力教授从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国际化探索出发讨论了国际仲裁人才的培养。她介绍到,复旦大学法学院坚持国际化、跨学科、复合型的育人理念,进行了包括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方向(国际班)项目、专业英语课程的强化、全英文国际商事仲裁法等课程建设、北仲“英美合约法”团队等仲裁实务部门实务课程打造、模拟仲裁、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实习等诸多探索,并表示,复旦大学法学院将继续奋力开拓,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通晓国际域外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力教授进行分享

张皓亮处长从北仲管理国际案件的数据出发展示了北仲处理国际案件的能力,并具体介绍了北仲的国际化探索。在仲裁服务水准方面,北仲非常注重仲裁规则与国际接轨,特别是2019年的规则修订完成了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当事人更易了解及掌控案件的成本;北仲仲裁员中有四分之一为国际仲裁员,来源于二十五个法域;同时,北仲积累了大量的国际化实践,如北仲为首家适用紧急仲裁员程序作出临时措施并在域外执行的境内仲裁机构,国际案件中程序令得到广泛适用,有适用外文程序及外国法的丰富经验等。在仲裁案件来源及参与方的国际化方面,国际化因素并非仅限于当事人,律师也是吸引“一带一路”争议的当事人来中国仲裁的重要力量。品牌战略的国际化则主要体现在,尊重国际规则与惯例,实现中国经验的国际化,以仲裁机构的国际化带动当地法律生态的国际化发展及营商环境的优化。


北仲业务拓展处(国际案件处)处长张皓亮先生进行分享

陈发云律师从国际仲裁员及涉外律师的视角探讨了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仲裁在“一带一路”争议解决机制中还是最有效和易被接受的方式。然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多家境外仲裁机构的中国用户居多,但中国内地仲裁员占比较小,中国仲裁员指定次数与案件数也不相称。中国代理律师参与境外仲裁机构国际案件的实践仍然较少。在这一现状下,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具有其必要性及可行性。陈律师同时提出具体建议,包括应当从文化、理念、思维、价值等角度训练国际化视野;理解包括合同法、证据法、争议解决的程序法等在内的法律、规则;实务技能与经验也必不可少。


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发云先生进行分享

本次会议邀请到IPBA主席、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志强先生做总结。李律师对北仲组织的精彩纷呈的早餐会表达了感谢,也对进一步开放法律服务业和推动国际仲裁事业发展表达热切期望。


IPBA主席、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志强先生做总结


北仲早餐会发言嘉宾合影


北仲早餐会会议现场

在参加会议之外,北仲代表团还于主会场设置宣传展台,与参会嘉宾深度交流,展示了北仲在仲裁行业的实践经验以及在推动国际仲裁与中国仲裁标准、实践、理论相互融合方面所作的努力。


IPBA主会场北仲展台

IPBA第30届年会的会议主题为“世界经济贸易规则变革与法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会议就新时代法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律师业合作和国际金融及投资贸易争端路径等进行深入交流。


IPBA第30届年会开幕式

北仲一直致力于响应新经济环境下市场主体对于多元化投资纠纷解决机制的需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各项工作,不断扩大中国仲裁对于世界的影响。我们诚挚欢迎各界专业人士继续关注并参与北仲组织的各类活动,关注北仲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北京仲裁委员会”)以获取更多资讯。 

获取调研报告中文版,请点击“此处”

示范条款    复制 如何起草仲裁条款
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均提请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活动安排
版权所有:北京仲裁委员会        京ICP备12026795号-1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9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