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 Sun Feb 06 00:00:00 CST 2005 供稿人:
北京仲裁委员会与清华大学法学院合作举办的仲裁员培训项目第一期课程已于2005年1月29日至2月1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正式举办。这是北京仲裁委员会首次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对仲裁员进行培训,也是目前国内首次由专业培训机构开展的仲裁员培训工作。尽管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仲裁员报名参加第一期培训,而对仲裁感兴趣的非仲裁员的报名更是非常踊跃。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培训机构根据报名顺序确定了六十三人的培训名单。最终共有四十八人实际参加了第一期培训。
培训机构邀请了我国仲裁领域的知名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了第一期课程的主讲人。在为期三天的培训课程中,来自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的宋连斌教授、北京仲裁委员会王红松秘书长、国家法官学院毕玉谦教授以及北京仲裁委员会资深仲裁员迟少杰老师分别就仲裁法的理念、仲裁员的角色定位、仲裁员的标准、仲裁员的道德义务、推进仲裁程序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仲裁程序中的证据规则以及裁决书的写作等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做了精彩报告。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几位主讲人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培训内容前后衔接,相互贯通,既注重理论讲解,又注重实务操作,与以往参加的培训相比,此次培训是第一次如此全面系统的讲授仲裁理论与实务知识,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感觉受益匪浅。由于培训课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大部分参见培训的学员都在年底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坚持参加每天八小时的培训。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说,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候坚持前来上课,确实是感觉能够通过培训学习到一些东西。
培训第四天上午结合讲授内容安排了模拟仲裁庭的仲裁实务练习,参加培训的学员分成几个小组,就一个案例素材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终由经验丰富的仲裁员担任点评人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模拟仲裁庭的形式,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培训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仲裁程序的实际操作认识的更加清晰。多数学员认为对今后的仲裁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培训第四天下午安排了培训考核工作,这也是此次培训非常有特点的地方。
这次培训是北京仲裁委员会与清华大学法学院联合进行培训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北京仲裁委员会推进仲裁员培训专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虽然由于准备时间与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培训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从参加培训学员的反馈来看,第一期培训课程仍然是比较成功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第一期培训课程结束后,仍然有很多感兴趣的专业人士询问培训事项。培训机构表示将根据报名情况,尽快确定第二期培训班的开班时间。